大同新闻网

我与父亲共读《大同日报》
2024-07-09 08:43:01  作者:胡日英  来源:大同日报

 

  藏在《大同日报》里的时光鲜艳晶亮。回忆与日报在一起的日子温馨而甜美,朴实无华的日报,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馨香。《大同日报》一直住在我们的记忆里,一直奔跑在我们的记忆里,在美丽的时光里散发着久久的光芒。

  

  回忆剥落,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,过去的日子并没有真正离开我们。岁月如河,淙淙流淌,无论是如小溪潺潺吟唱,还是如洪峰泥沙滚滚,印象中父亲总像一座思考着的雕像,常常捧《大同日报》在读。我的父亲是20世纪40年代人,原大同县(今云州区)三中毕业,由于家庭贫困不得不辍学回家务农。虽然离开了心爱的学堂,但父亲聪明好学,依然喜爱读书学习,读报是父亲唯一的爱好。在那个贫苦的年代,父亲一年四季辛苦劳作,耕地、秋收、养羊、喂鸡……还要辅导我们学习,父亲就像陀螺一样不停忙碌。稍有闲暇时刻,父亲就会到村支部或学校找来旧报纸,捧着《大同日报》等报纸读。 《大同日报》中到底有什么好东西呢?带着疑问,孩童时的我常常让父亲给我们讲报纸中的故事。父亲就一天一个故事,给我们讲姜子牙的故事,讲哪吒闹海的故事,讲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故事……讲完一个又一个,父亲有讲不完的小故事。在读报中,父亲获得了更多新鲜丰富的文学知识,心灵受到了文学的滋养,后来在考试中脱颖而出,成为一名民办乡村教师。而我,则分享了父亲的读报成果,父亲带领我打开了外面的精彩世界,让我的童年变得丰富多彩。

  

  时光一个不小心的回眸,就会让我想起许多,也看见读《大同日报》的我。从小受父亲影响读着《大同日报》长大的我,对报纸有一份割舍不掉的情缘,它一直在我斑驳的童年、青春岁月的回忆中,随时晃动起梦呓般的朦胧之美。我8岁的时候,家里订了第一份报纸,当时父亲订的就是《大同日报》。这份报辗转从大同转到县城,再送到乡里,由邮递员骑着自行车一个村一个村地送过来,往往已经是三四天以后了。但是这份过期的报纸却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奇的世界,看惯蓝天白云,每天与小伙伴一起尽情疯玩的农村孩子,在报纸上看到了不一样的市井生活。每年暑假是黄花采摘最忙的时候,为了我们上学,父亲从早到晚忙碌着,我们小孩子也把家务分工开来,才读一年级的我分到的家务是管理报纸、打扫屋子、浇菜园。夏日午后,烈日炎炎,我尽责地等在门口,从汗流浃背的邮递员叔叔手里拿到报纸,然后把一沓报纸拆分开来,家里一人一张,看完后互换。最后,把我们看完的报纸整齐地收拾好,等晚上父亲有空时拿给父亲看。每天放学,做完作业,我就拿出一张《大同日报》认真地读,初看那些似懂非懂的时政新闻更是让我们肃然起敬,但是我又会从形声上想象,给读报增添了不少乐趣。直到现在,看到陌生的文字,我还是喜欢费劲地去猜测一番。慢慢地,我学会了很多字,也能一知半解地读报了,那时的《大同日报》好像为我打开了一个未知世界的大门,我在门外张望探究,度过了与别人不一样的少年时期。

  

  在手机阅读时代,报纸里的内容都是我身边耳熟能详的事情,世界于我也不再新奇。但是,《大同日报》却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我生活中的一分子。连我自己都不知道,我的内心如此依赖着一份报纸。也许,人生中很多日日相伴的东西,虽然微小平常,却在我们的内心刻下烙印,任凭世事变幻,心中总有那么一个角落存留着最稚朴古老的印记,抹不去,不忍抹去。现在,父亲已经70多岁,他依然喜欢阅读纸质书籍报刊,还常去村委会读《大同日报》,和朋友们聊天讨论时事,对读报的热情丝毫未减。每次来看望父亲,我总能看到父亲捧报阅读的情景。在宽敞的农家小院里,阳光洒在父亲的身上,父亲手捧一张《大同日报》在葡萄架下细细阅读,时不时讲给我们听,那画面温暖又宁静。(编辑:李炯)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关于我们 网站运营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方式 友情链接
2008-2020 大同日报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山西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号:14083031 晋ICP备05004450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