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同新闻网

我市黄芪产业迈上发展快车道
2024-10-23 08:17:50  作者:申力  来源:大同晚报

    


 千古恒岳黄芪乡。作为全国“正北芪”原产地,浑源县黄芪种植历史源远流长,早在1500年前的北魏时期就有黄芪种植的记载,素有“中国黄芪之乡”的美誉。

  走进浑源黄芪文化园,一张完整的黄芪植株图呈现在眼前。展台上的文献将浑源黄芪的前世今生、药食价值、涉芪古方等清晰标示,循着这些记载,一幅恒山芪农培植、刨挖、加工黄芪的图景徐徐展现。

  近年来,浑源县把黄芪产业作为支柱产业,举全县之力建设黄芪特色专业镇,围绕黄芪种植端原生态环境保护、生产端“补药之长”品性、销售端小众高端的目标定位,不断在种源保护、品种提纯、标准化建设、产业链延伸、高端品牌塑造等方面持续发力。恒山黄芪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等荣誉60多项,开发出50余种黄芪相关产品。黄芪产业遍布10个乡镇,全县种芪面积28万亩,年可采刨鲜芪2500万公斤,3万多户芪农靠着黄芪走上了致富路。

  祖祖辈辈生活在恒山脚下的芪农吴永林,至今还记得他第一次收获黄芪的场景。2006年,扣除种植成本等开销外,挣了8000元。尝到甜头后,2008年、2010年、2014年逐渐扩大种植面积。2023年,吴永林承包的150亩野生黄芪地和300亩人工栽植黄芪地分别为他带来50万元的收入。

  官儿乡是“正北芪”的核心产区,2023年,该乡黄芪种植基地被列入国家级“三品一标”认证基地。村民们种植黄芪的意愿更强了,外出务工的年轻人都希望在家乡的黄芪产业上大做文章。乡党委紧抓发展机遇,积极建设黄芪生态保护区、创建黄芪种植示范区、打造黄芪加工产业链。在全乡探索成立黄芪托管服务组织,为芪农提供黄芪种植、采刨、销售等各环节“菜单式”托管服务。同时,将该乡穆家庄村闲置的原村办小学改造为黄芪加工车间,围绕黄芪种、产、销下足功夫。据统计,官儿乡黄芪加工车间直接带动120余人就业,间接带动550余人采刨黄芪增收,人均增加收入6000余元。

  黄芪产业的发展也得到市委、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,市财政多年安排资金加大对中药材生产基地、加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,先后出台了《大同市中药材产业保护和发展实施意见》《黄芪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》。同时制定各类标准,2023年发布《恒山黄芪标准体系(2023年版)》,2024年发布《恒山黄芪种子繁殖技术规程》《恒山黄芪产地初加工(切片)技术规程》《恒山黄芪地下鼠害防治技术规程》《恒山黄芪种子质量等级技术规程》4项地方标准,促进了黄芪产业向规模化、产业化方向发展。

  经过连续多年实施中药材崛起工程、“513”龙头企业工程、退耕还药工程、有机旱作工程等,全市黄芪产业呈现出健康快速发展的趋势。目前全市黄芪面积37万亩,其中浑源县28.1万亩、广灵县4万亩、天镇县2.1万亩,年产量达9000吨,实现一产产值1.4亿元,全产业链产值8亿元,黄芪种植面积、产量和产值均居全省第一。

  由新华指数发布的《新华·恒山黄芪市场指数年度运行分析报告(2024)》显示,2023—2024产年(2023年6月至2024年7月),恒山黄芪市场销量指数在2023年三季度稳定在1000点以上,这一趋势反映了市场对高品质中药材的强劲需求,也标志着恒山黄芪产业迈进高质量发展之路。

  如今,我市黄芪产业链条还在不断延伸,与中国农业大学、国家药用植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以及山西大学、山西农业大学等高校开展合作,研发多款药食同源产品;初步搭建恒山黄芪与粤港澳三地联动、交流合作平台,产品远销日韩加英美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;在浑源、灵丘、广灵新建成种子选繁育基地2000亩,完成《恒山黄芪种子质量标准》等5项地方标准审验……全市黄芪产业逐步向着做大做强、做精做优的方向高质量发展,正在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。


(编辑  任俊研)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关于我们 网站运营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方式 友情链接
2008-2020 大同日报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山西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号:14083031 晋ICP备05004450号-1